發布日期:2016/6/30 9:17:14
全自動干豆腐機帶您做大豆制品產業!走出傳統農業困境,虹螺峴鎮立足本地資源,大力發展三個特色產業,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,走出了一條農業轉型的新途徑——
本報訊特約記者郝德林記者翟新民報道如何盡量避免靠天吃飯,近年來,虹螺峴鎮通過發展三個特色產業,讓農民大旱之年也增收,走出了一條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轉型之路。
虹螺峴鎮地處遼西,境內多丘陵山地,地下水缺乏,十年九旱,尤其近幾年的掐脖子旱,使當地大田主栽作物玉米大面積嚴重減產,造成農民收入嚴重縮水。如何走出雨養農業的困境,成為該鎮的攻堅課題。虹螺峴鎮立足本地資源,積極探索特色農業,開辟出了一條農業轉型的新途徑。
立足本地資源,打造產業優勢。虹螺峴鎮農業有三寶:“干豆腐、桑葚和大棗”。在農業合作化時期,這三個農產品只是虹螺峴鎮多種經營的一個部分,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,遼西的降雨越來越少,雨養大田作物受到氣候制約,反而彰顯了桑葚和大棗的農業價值。近些年,虹螺峴鎮將“干豆腐、桑葚和大棗”作為農業三大主導產業,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,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和鼓勵辦法,實行“政府推動、農民參與、市場引導”的發展方式,助力三大產業。到2014年,三大產業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,而去年種植的3萬畝玉米產值大約在3000萬左右。桑葚產業,圍繞市場調整、優化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,產業實現規;,商品實現了系列化,逐步走上了持續、穩定的良性循環軌道。大棗產業,著力實施以推廣馳名省內外的板石溝大棗,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,充分發揮大棗生產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的重要作用。干豆腐產業,把干豆腐產業作為虹螺峴鎮的主導特色產業,通過政府引導、政策資金扶持、典型示范帶動、科學技術注入、品牌戰略推進、龍頭建設牽動等有效措施,干豆腐產業開發實現了質的飛躍,成為富鎮富民的支柱產業之一。
突出科技興農,促進產業升級。根據市場需求和產業特點,加大科技投入力度,提升農業科技含量。一是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。全面推廣自選桑葚品種虹桑1號,提高桑葚整體商品性和質量;推廣板石溝大棗的標準化栽培管理和花期放蜂技術,提高大棗坐果率和質量;積極推行與院校合作研發新產品模式,孵化新產品。二是推行標準化生產。桑葚休閑旅游園區建設由沈陽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,山、水、林、田、路回歸自然,實現宜居宜游。大棗以板石溝6000畝22萬株大棗標準化園區建設為先導,實行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,集中連片開發。干豆腐以虹豆香為龍頭,完善技術設備的改造和更新換代,強化管理,推行由虹豆香制定的省內干豆腐生產技術規程。同時加強“小南溝”桑葚、“板石溝”大棗和“虹豆香”干豆腐品牌建設,做好“小南溝”桑葚、“板石溝”大棗綠色食品生產和“虹豆香”干豆腐的有機食品認證工作。三是強化技術培訓。組織社員舉辦桑葚和大棗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培訓班,對參加生產農戶進行綠色食品生產的培訓和田間指導,切實解決農民生產中的難題;觀摩虹豆香豆制品公司的傳統工藝與機械結合的創新技術,用以改進家庭豆制品生產能力。每年參加這三個產業培訓的有900余人次。
完善服務體系,牽動產業發展。緊緊抓住服務體系建設這個關鍵,合理優化資源配置,增強主導產業發展活力。一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。通過采取“政府引導、典型引路、政策扶持、規范運作”等有效措施,農民合作社數量逐年增加,規模不斷壯大。2006年成立虹螺峴鎮農村經濟組織總會,到目前,虹螺峴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5家,入社農戶1356戶,帶動農戶6580戶。二是突出發展農業龍頭企業。積極建立融資平臺,加強指導和服務,為龍頭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。到2014年末,干豆腐加工規模企業已達5家,標準化家庭加工廠178家,龍頭企業虹豆香的產品已經走入國內的大潤發、酷購等大型超市,并實現了對日本、加拿大的出口。圍繞三個特色產品,分別成立3個專業合作社,打出3個品牌,開發出3個綠色食品,形成了虹螺峴鎮農業新的三大鏈條。綠色食品“小南溝”牌桑葚、“板石溝”大棗和“虹豆香”干豆腐暢銷東北三省,虹豆香還實現了出口創匯。三是建立和完善網絡化服務系統。3家合作社放眼未來,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門戶網站,通過網絡展示自己的新產品,實時廣而告知這些特產的生產進程,并實現了網絡銷售,客戶滿意度非常高。